欧博官网与同行者站高望远

《瞭望》创刊40周年座谈会现场(4月21日摄) 杨乐摄/本刊

《瞭望》心怀国之大者,欧博官网勇立时代潮头,记录历史风云,始终与党和国家历史发展同频共振,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中国时政刊物的排头兵

《瞭望》创造了一种媒体风格或者样式,即通过高水平报道和深度解读提高公众的政策认知水平,提升公务相关人员的政策执行能力,缩短宏观决策与基层治理之间的认知距离,这一点,功莫大焉

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瞭望》始终站在中国这艘航船的船桥上,瞭望国家前行方向,洞察时代浪潮脉动的瞭望者姿态一直没变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2021年,《瞭望》不惑。

  《瞭望》40年,是使命光荣、重任在肩的40年,是挺立潮头、高歌猛进的40年,是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40年,是不负众望、载誉前行的40年。

  40年间,不胜枚举的高层领导、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普通读者,支持、关爱、陪伴《瞭望》走过不平凡的岁月。

  4月21日下午,在《瞭望》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上,近60位来自各领域各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读者代表,共同回顾了40年来《瞭望》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命运,与时代共进步,成为中国时政刊物排头兵的过程,为《瞭望》发展建言献策并送上寄语。

  展望未来,《瞭望》将继续做瞭望者的瞭望台。呼应同样立时代潮头、发九州先声、察国情民意的同行者、同路人,登高远眺、融合互动。

  来自各界的关爱,是我们的永恒动力;站高望远,上下求索,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中国时政刊物的排头兵”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柴方国

  40年风雨兼程,40年春华秋实。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瞭望》心怀国之大者,勇立时代潮头,记录历史风云,始终与党和国家历史发展同频共振,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中国时政刊物的排头兵,成为“新闻性、权威性、思想性和可读性高度统一”的优秀品牌刊物,成为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很高权威性的新闻周刊,成为党的宣传思想领域一道亮丽风景线。

  作为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专门机构,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瞭望》在工作中结下不解之缘,建立深厚友谊,见证《瞭望》创办和发展历程。

  《瞭望》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瞭望》是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产物,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当时,很多重要稿件经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和修改后发表,折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瞭望》刊发的各类文章是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资料。《瞭望》作为大型时政刊物,真实记录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生动书写伟大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倾情展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做好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参考和资料来源。

  《瞭望》是深化党史和文献宣传研究的重要平台。《瞭望》作为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团结和吸引了一大批读者,也成就了一大批作者,这里面有不少党史和文献领域的专家学者。

  近10余年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人员在《瞭望》刊发稿件百余篇,接受专访、采访数十次,特别是在历次大型宣传报道和党内学习教育活动中,与《瞭望》合作推出一大批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文章。

  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愿进一步深化和《瞭望》及新华社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加强在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的深度合作,不断推出有分量、有价值、有影响的宣传研究成果,与各界一道共同谱写属于新时代的《瞭望》新篇章。

  “新闻报道与社会发展深度共振”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王斌

  《瞭望》开创国内大型新闻周刊先河,在当代中国新闻史留下独特印记,其办刊理念、运作方式和社会影响,对于新闻教育界和新闻传播研究都有深刻启示。瞭望周刊社筚路蓝缕的40年,也是改革开放史当中文化战线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瞭望》之所以拥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力,持久不衰,不断迭代,是因为它秉承改革开放的时代基因,紧扣中国社会发展脉搏,与时俱进。

  《瞭望》坚持求真。《瞭望》的业务特色在于政策解读和社会调查,前者依靠广泛而权威的专家资源,后者依靠深入实际的作风和新华社强大的信息采集网络,尤其是来自高层的支持和肯定。梳理40年来的重大选题,《瞭望》始终在发掘和回应中国社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问题单”,这种努力是通过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和新闻解读的深刻性,从封面、言论到专栏,无不体现这一品质,真正做到密切关注时政、忠实记录时代。

  《瞭望》自觉求变。它不仅开创新闻周刊这一媒介产品形态,而且主动开拓多层次发展模式。从《瞭望》到《瞭望东方周刊》《财经国家周刊》,再到瞭望智库,将高端时政资讯的采集和解读这一核心竞争力,转化为在垂直信息领域的深耕和在研发咨询领域的价值链建构,并探索项目制、工作室、事业部、媒体智库等多种传媒业生产新机制,实现从内容服务为主向多元生态服务拓展。

  《瞭望》贵在求实。随着新兴传播技术发展,媒体种类越来越丰富,传播格局越来越复杂,但是媒体的基本社会角色没有根本改变,还是要做好社会“环境守望”,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瞭望》选题特色和读者群体与社会发展、社会治理密切相关,40年来的新闻报道对于促进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起到宝贵作用。《瞭望》创造了一种媒体风格或者样式,即通过高水平报道和深度解读提高公众的政策认知水平,提升公务相关人员的政策执行能力,缩短宏观决策与基层治理之间的认知距离,这一点,功莫大焉。

  回顾40年发展历程,《瞭望》开创了新闻报道与社会发展深度共振、新闻媒体积极参与社会善治的媒体风格及运作模式。面向未来,这一道路前景广阔。

  “打造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新闻周刊”

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特聘首席专家何雷中将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新华社旗下有一本著名的《瞭望》新闻周刊,真正“走进”《瞭望》是在2015年第六届香山论坛召开期间。

  当时,我作为论坛秘书长接受《瞭望》记者采访,就有关香山论坛、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国际反恐怖,还有所谓的“南海军事化”等问题谈了我的看法。报道刊发后,引起国内外舆论关注。

  这是国内权威的新闻周刊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报道香山论坛,从此我与《瞭望》结下不解之缘,成为《瞭望》的热心读者、采访对象和文章作者。

  目前,香格里拉对话会和香山论坛是亚太地区两个著名的、影响力大的安全与防务国际论坛,现已形成“南香会”(香格里拉对话会)与“北香会”(北京香山论坛)并存的局面。作为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时事政经新闻周刊,希望《瞭望》能够进一步关注和报道亚太地区这两个安全与防务国际论坛。

  2020年,在建军93周年之际,《瞭望》围绕中国军队走出去,为世界和平作贡献的主题专访我,报道在国内外引发一定反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国国防费的问题在国内外、线上线下一片热议,我据此撰写题为《中国国防费合理适度真实透明》的文章在《瞭望》刊发,文章很快起到宣传阐释、以正视听的作用。

  《瞭望》栏目设置很有特色,治国理政纪事、社评、权威访谈、决策背景、热点解析、时评、特稿等栏目,紧跟形势发展变化,及时深度解读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及时评述诠释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站位高、理解深、分析透,给人以启发和收获。

  站在新起点上,我衷心祝愿《瞭望》继续为党的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新闻周刊。同时,希望《瞭望》能够把讲好强军故事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情况的宣传报道。

  “‘三农’工作的瞭望台”

原农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尹成杰

  《瞭望》怀有深深的“三农”情怀,可以说,《瞭望》对“三农”工作的宣传,充分体现“三农”工作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瞭望》是“三农”工作的瞭望台,是“三农”人和广大农民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瞭望》深入宣传“三农”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及时总结和推介“三农”工作的新典型和新经验,为我国新时代“三农”事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力的新闻舆论支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开局之年,处在重要历史交汇期的《瞭望》肩负新任务新使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期“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大力宣传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的历史阶段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三农”;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三农”;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大的潜力和动力在“三农”;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战胜各种困难和艰难险阻,坚实有力的基础在“三农”。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新闻宣传工作,为“三农”事业发展提供及时有力的新闻舆论支撑,对于巩固和强化“三农”基础,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意义重大。

  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我能为《瞭望》的新闻宣传做一点工作,尽一份力量,是一种幸运和责任。

  “对国企改革提出真知灼见”

国务院派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路耀华

  《瞭望》诞生于思想大解放的年代,带有与生俱来的改革基因。40年来,《瞭望》一直立于时代潮头,瞭望全球、指引方向。

  特别是对于工业经济发展、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真知灼见。比如,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私有化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深化国企改革要把握做强做优做大的根本目标等观点文章振聋发聩、令人深思。作为一名亲历改革的国有工业企业老职工,一名曾经的国有资产监管者,我从中备受启发、受益匪浅。

  40年沧桑巨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超过100万亿元;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连续10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同时,国有企业也在不断深化改革中,道路越走越宽,综合实力越来越强。

  现在,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等都提出规划目标要求,国有企业、中央企业在其中需要继续承担攻坚任务;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本身,也提出一系列新的目标任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形势更为复杂,挑战更多、任务更重,更需要像《瞭望》这样的国家级媒体智库多出主意、多建箴言、多给支持。衷心希望《瞭望》以创刊4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工业企业、国有企业、中央企业的合作,多到企业一线走一走看一看,多为企业的改革发展鼓与呼,多为担当作为的企业家撑腰鼓劲,为我国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更多高质量智力支持。

  “筑好瞭望台、当好瞭望者”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流新闻周刊,《瞭望》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走过40年征程。40年来,《瞭望》始终勇立改革潮头、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

  《瞭望》是媒体行业的国家队,而国药集团是医药行业的国家队。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伴随着新中国共同成长的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亚洲综合实力和规模领先的综合性医药健康产业集团。

  国药集团坚持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积极践行“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的企业宗旨,长期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大健康服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国药集团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战时状态精心做好抗击疫情和经营发展各项工作,奉献国药智慧和国药力量,彰显国药担当。

  不忘初心40载,砥砺奋进建丰碑。如今《瞭望》守正创新、正以崭新姿态、全新业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此,我谨代表国药集团向《瞭望》全体同仁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对《瞭望》创刊40周年表示衷心祝贺,祝福《瞭望》在新的征程中登高望远更上一层楼,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好瞭望台、当好瞭望者!

  “始终站在中国这艘航船的船桥上”

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余敬中

  在我心中,《瞭望》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新闻周刊,在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和地位。

  回望《瞭望》的40年,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瞭望》始终站在中国这艘航船的船桥上,瞭望国家前行方向,洞察时代浪潮脉动的瞭望者姿态一直没变。也正是这样的定位和实践,成就了《瞭望》成为新中国新时期最早的最高层政治公开化的窗口,更是世界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

  我曾在新华社北京分社工作过3年多,分社同事都以报道被《瞭望》采用为荣。当年,记者王军谈到《瞭望》刊发他采写的北京东方广场工程的报道,其中一篇述评为《城市建设如何走上法制轨道——北京东方广场工程引发的思考》。时至今日,这样的文字仍然闪耀着思想光芒。

  2020年12月底,《瞭望》筹划了一场乡村振兴主题研讨会,快手有幸参与,交流短视频直播平台助力乡村脱贫致富,赋能区域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案例。《瞭望》在此基础上刊发《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临沂何以成为直播电商之都》等报道,探讨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为各地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再次诠释“内容为王”不会过时,深度报道价值永存。

  在新技术应用的加持下,未来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和理念将迎来巨大更新。《瞭望》建立健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发布端口,形成纸刊、智库、新媒体共同发力的传播矩阵。

  站在新征程上,我们期待《瞭望》在媒体融合发展大潮中,坚持守正,不断创新,推出更多有深度、有态度、有分量、有影响的文章。

  “鼓舞我投身到国家的经济、金融建设与开放当中”

中国工商银行高级业务总监宋建华

  上世纪80年代,我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瞭望》,认识国情,了解国是,探究中国经济社会变革的深层逻辑和未来趋势。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瞭望》看到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一篇文章。文章谋划福州短期、中期、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改革决心坚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鼓舞我投身国家的经济、金融建设与开放当中。

  目前,工商银行成为总资产突破33万亿、实力雄厚的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连续8年位居全球银行一千强榜首。近年来工商银行与新华社深化合作内涵,丰富合作形式,特别是今年工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和瞭望智库的各方面合作取得良好成效。

  为庆祝《瞭望》创刊40年,工商银行将特别定向发行主题信用卡,卡面以《瞭望》标识为创意点,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呈现两个相互交融的圆,表达中国扩大开放、全球合作的理念,展现《瞭望》全球视野、关注深度的形象。这个开创性的业务合作,既体现了国有大行的意识与担当,也是双方进一步开展合作、共赢未来的见证。

2025-01-16 08:58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