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交易案中的确定与不确定
自从进入美国市场以来,TikTok一路命运多舛,从最初因数据安全和内容监管遭遇审查,到被要求剥离美国业务的谈判压力,再到近期中美双方达成基本框架共识,TikTok在美国暂时安全了
文 |《财经》研究员 黄思韵 记者 刘以秦
编辑 | 刘以秦
围绕TikTok的禁令与交易风波暂时尘埃落定。中美双方已在马德里谈判中首次将TikTok列入议程并达成框架性共识,但交易细节,尤其是算法控制权仍未明朗。
据新华社报道,9月19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强调中方在TikTok问题上的立场是清楚的,中国政府尊重企业意愿,乐见企业在符合市场规则基础上做好商业谈判,达成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利益平衡的解决方案,希望美方为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提供开放、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9月20日凌晨,字节跳动发布公告称,字节跳动将按照中国法律要求推进相关工作,让TikTok美国公司继续服务好广大美国用户。
此前,中美在马德里举行第四轮经贸谈判,当地时间9月15日,双方首次在TikTok问题上达成基本框架共识。
特朗普政府已四次延长禁令执行宽限期,最新一次推迟至2025年12月16日,这家短视频巨头在美国市场暂时安全。
TikTok是字节跳动目前营收增长表现最好的业务,也是目前全球营收规模第四大的社交应用,仅次于Facebook、Instagram和YouTube。据媒体报道,2024年,以TikTok为主的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3%,占字节总收入的约四分之一。TikTok 2024年营收为23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3%。
自从进入美国市场以来,TikTok一路命运多舛:从最初因数据安全和内容监管遭遇审查,到被要求剥离美国业务的谈判压力,再到近期中美双方达成基本框架共识,TikTok具体交易方案、算法归属仍悬而未决。
哪些是能确定的?
此次TikTok交易案中,最大的确定性是TikTok接下来在美国市场可以继续运营下去,暂时不会出现关停危机。
马德里会谈结束后,中美双方都有明确表态。
当地时间9月15日晚间,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说,本次会谈,双方围绕TikTok及中方有关关切进行了坦诚、深入交流,就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TikTok相关问题,减少投资障碍,促进有关经贸合作等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
同一天,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表示,TikTok的所有权将转交至美国公司。贝森特强调,双方不会谈论这笔交易的商业条款,这是两个私营公司之间的交易。
此次关于TikTok的谈判并不顺利。贝森特提到,中国团队在谈判期间提出了“强硬的要求”。且这笔交易案后续可能还将面临各种实际操作问题。
此前,今年4月,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次延长宽限期的次日凌晨,字节跳动发布公告称,字节跳动公司尚在与美政府商谈之中,未达成任何协议,双方在很多关键问题上仍存分歧。按照中国法律规定,任何协议均须经有关审查程序。
TikTok风波中还有一个确定的“赢家”——甲骨文公司。2020年,甲骨文成为TikTok的技术提供商,提供云和数据库服务,TikTok在美国市场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5亿,直接给甲骨文带来了庞大的业务量。过去的半个月(9月5日—9月20日),甲骨文股价翻了一倍,市值从约4000亿美元上涨至最新的8771亿美元。
从2020年起,甲骨文就有意收购TikTok,当时特朗普政府首次以国家安全为由向TikTok施压,随后掀起将TikTok美国业务与沃尔玛、微软、Twitter、黑石等公司接盘的讨论和谈判,相关出售计划在执政交接中被搁置延后。
2022年8月,字节跳动制定了“得克萨斯计划”(ProjectTexas),将所有美国用户的数据存储到甲骨文的数据中心里,接受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定期审计等。
现在还无法确定甲骨文是否是TikTok美国业务的收购方之一,但接下来甲骨文依然是TikTok美国的云与数据服务商。
仍有许多不确定
TikTok交易案中最受关注的是两个核心问题,一是买方是谁,二是算法控制权归属。截至目前,这两点依然没有定论。
一方面,买方结构、具体协议、谁拿多少股份、是否政府有直接或间接控股、监督或任命董事会成员等仍然未公开确认。
另一方面,算法控制权作为TikTok等“字节跳动系”产品崛起的关键,也难以被“卖断”。
根据字节的公告,后续的推进将按照中国法律要求。2020年8月,中国商务部和科技部调整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将“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和“人工智能交互界面技术”划入出口管制范围。据此,TikTok如果出售相关技术,需要得到中国商务部门的审批许可。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加码“安全审查”。2024年的《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的侵害法案》(PAFACA,下称“法案”)将TikTok列为“外国对手”控制的应用程序,首次衍生出TikTok“不卖就禁”的概念。
今年1月,该法案经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不违宪。判决书写道:“总统还必须进一步认定,该类应用程序的美国业务与任何由外国对手控制的前关联实体无关,包括内容推荐算法运营方面的合作、数据共享达成的协议。”
截至目前,仍未有任何一方披露TikTok交易案框架的具体细节。
除了这两点关键的不确定性,TikTok在美国和全球市场的后续运营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美国市场的交易案是否会对其他主要市场带来影响;如果TikTok美国业务的所有权归属于美国公司,美国版应用和其他地区的应用能否互动,目前也不确定。
此外,特朗普本人也是一种不确定,他在TikTok的交易谈判中多次出现态度转变。
TikTok封禁和交易是由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总统任期内发起。早在第一次禁令风波时,特朗普态度多变就已经展现。2020年9月19日,特朗普称已批准美国公司甲骨文、沃尔玛与TikTok的合作协议。9月21日,他突然改口,称如果字节跳动仍会控制TikTok的话,就不会允许甲骨文和字节跳动的交易。
2024年3月,特朗普第一次对TikTok事件有了公开的态度变化。他声称担心TikTok禁令只会让Facebook变得更加强大,并表示TikTok也有很多年轻人喜欢。竞选期间,他主动进驻TikTok,并多次以保护市场竞争为由反对禁令、“挽救TikTok”。
2025年,从特朗普上台前夕开始,他的真实意图展现得越来越明显。1月17日,国际贸易律师、GSC Potomac合伙人蒋兆康告诉《财经》,结合特朗普的私下表态,美国的法律圈人士基本都认为,他是想通过延长禁令,最终将TikTok卖给他选择的买家们。
身处其中的人
反复与不确定性成为常态。历经多轮延期后,TikTok生态内的各方也逐渐集体“脱敏”:公司员工静待最终方案,商家们照常做买卖,一些TikTok创作者则在政策影响下定期“迁徙”至另一个社交内容平台小红书,来表示自己对政策的不满。
一位字节跳动的技术人员向《财经》回忆,在今年1月TikTok首次禁令即将生效前夕,公司内部曾一度高度紧张。他透露,当时国内的技术团队都在加班加点,为可能出现的关停做准备,因为“大家还看不清形势”。
然而,随着特朗普政府宣布延期,内部的紧张情绪逐渐缓和。该技术人员认为,从后续一系列变化来看,特朗普政府的目的并非真正关停TikTok,而是为了在股权交易中获得更多利益。因此,他表示,团队之后便不再过多为新消息紧张,而是等待最终方案的落地。
一位TikTok北美员工曾在今年1月禁令风波中担心被解雇。她告诉《财经》,截至昨日(9月19日),内部没有任何裁员消息和通知。
比起关注平台命运,TikTok商家们更关心自己的生意。他们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段,忙着筹备美国年度购物大促节“黑色星期五”。
“就是演戏一样。”TikTok美区商家柳勋说,“连着几轮延期,每一次都像重复的剧情,看多了也就习惯了,反正也不影响我们的生意。”
多名TikTok商家告诉《财经》,这种高层的资本博弈并没有对平台流量、机制造成实质性影响,也不会干扰到日常业务。面对平台高层反复的变动,商家们的心态已经从最初的焦虑转向淡定。
对跨境商家而言,今年的“黑色星期五”大促格外重要。“年底这波不抢,今年等于白干”,柳勋正忙着跑供应链,关注促销前期的流量波动,他感觉今年的生意不如去年好做。
今年TikTok美区商家经历的变动不止一件。冲击更大的是年初以来的中美贸易战,两国互征的关税一度高达三位数,到5月才迎来缓冲期,这让许多TikTok商家从美区转战到日区、欧区。此外,TikTok投流机制也发生改变,平台取消了手动广告,改用算法来推荐商品(GMV Max计划),引起了不少争议,商家们营销自主权减少,竞争压力更大。
北美TikTok品牌营销机构印象出海创始人周丽珊告诉《财经》,年初1月TikTok首次禁令风波下,一些商家暂缓了合作,后续有的恢复正常,有的受限于资金链等问题难有突破。
禁令风波考验着TikTok商家的渠道和资金能力。柳勋在北美TikTok做了四年多,表示TikTok只是拓量渠道之一,如果平台不稳定,他会把这部分预算转移到Instagram、YouTube和Facebook等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在他看来,TikTok即使未来分拆为独立运营,只要不出现客户、流量的大量流失,就没问题。
动荡下,不少商家也在谋求战略转型。周丽珊发现,今年上半年,越来越多的北美TikTok商家不满足只做线上电商,开始寻求线下本土化的营销方式,以打造品牌影响力。他们正在布局实体商超渠道,或通过线下品牌活动来触达美国本土消费者。
当平台拉锯战不断拉长,TikTok创作者也反复在各个平台上“迁徙”。
美国田纳西州的苏珊关注了1万个TikTok创作者。苏珊告诉《财经》,从去年开始,TikTok就不断涌起寻找替代平台的讨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一个新的应用软件,创作者们先后尝试使用Bluesky、Lemon8、小红书等平台,大部分TikTok创作者选择同步在YouTube Shorts等大平台更新。
今年年初,在TikTok首次禁令生效之际,大量TikTok用户涌入中国社交内容平台小红书,被称为“TikTok难民潮”。此后,TikTok禁令生效期不断延后,每当有新变化,一些TikTok创作者也会回流至小红书,来表示自己对政策的不满。
TikTok创作者Kendall Kipper在平台拥有38万粉丝。她在1月注册了小红书账号,分享自家小猫和日常生活,发布了四十多条视频,随后停更三个月。最近一周,TikTok协议的交易细节遭到连续披露报道,她重新回到小红书,调侃“很多美国人又要回来了”,她担心TikTok未来被收购后,平台的内容导向可能会受影响。
(文中柳勋为化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