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博百家乐《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AI制作的跨越与技术局限|微剧评
微短剧行业内容创作的多元化与精品化趋势日益明显。在澎湃短剧频道上线一个月之际,欧博百家乐澎湃短剧频道x有戏栏目推出“微剧评”专栏,携手高校专业力量,借助DeepSeek开展AI共创,探索微短剧文艺评论的新视角。本篇聚焦AIGC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
导演 陈坤/集数 5/深度技术支持 可灵AI/出品 快手
在AI赋能短剧的迭代升级中,《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作为先锋实验作品,已实现跨越式进步,形象上的多场景一致性显著提升,为人工智能角色注入更鲜活的生命力。
该剧的最大亮点是全部视觉效果由AI完成,奇珍异兽、怪力乱神、上天下海,场景宏大,角色逼真,部分镜头堪比大片。一些大场景、大镜头制作出色、可圈可点,例如火神与水神的打斗片段,在以往需要大量成本投入才能完成,而AI技术降低了制作门槛。同时,AI视频能稳定生成,保证了人物形象的连贯性。制作仅用了2个月,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简化了高概念场景生成,验证了AI赋能视频来重塑影视工业的潜力。
然而从技术层面来看,制作于去年的该剧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AIGC技术的普遍局限性,正如该剧导演陈坤所称“故事很简单,也没有很多人物表演融入,主要是技术受限,这样的故事更适合当下的AI技术水平”。例如总体角色表情较生动,但部分镜头的AI感明显,人物面部特写质感不佳,如李行舟母亲的表情僵硬、口型对不上、微表情缺失,甚至李行舟的特写镜头中眼睛还出现了变形的情况。海浪场景亦缺细节,洪水与火焰镜头的物理运动感有些失调,易让观众产生不适感。
此外,受技术局限,人物与道具、怪兽与人物之间的直接互动略显缺失,而是通过近景、特写与空镜的反复切换来叙事,导致镜头与叙事不够连贯。主体物的连贯性亦有瑕疵,如九婴的比例感失调,在不同镜头中与周围环境的相对大小关系较混乱。关键道具镜子的透视角度也不尽人意,尚缺古镜应有的反射质感。美术风格的统一感也似有待提升,部分妖怪形象符合中国古代设定,有一些却似从《魔兽世界》乱入,画风略显违和。
当前AI短剧创作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期,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重塑影视艺术的边界。《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系列揭示了短剧生成上的人机协同黄金法则:人为把控叙事灵魂,AI释放潜能来进行创作。随着情感计算、语义理解关键技术持续精进的同时,必然呈现出更多如《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这样的精品,持续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