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博allbet连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金马”,曾承载多少悲歌

2025-02-12 11:45 连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金马”,欧博allbet曾承载多少悲歌

欧洲价值©

欧洲价值©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叶克飞,编辑:二蛋

文章摘要

巴拿马铁路建设历经苦难与牺牲,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

• 🌉 巴拿马铁路连接两个大洋,改变美洲交通格局。

• ⚙️ 铁路建设面临恶劣环境与劳工剥削等挑战。

• 📚 《金马》揭示铁路建设中的梦想与牺牲故事。

“在他46年的生命中,乔治·穆尔森·托滕参与了许多重大建设项目。在他的祖国美国,他协助建造了多条河流和湖泊的运河,还有宾夕法尼亚州最早的几条铁路线。在国外,与他的前合作伙伴约翰·特劳特温一起,他设法从新格拉纳达政府获得了扩建马格达莱纳河和卡塔赫纳湾之间的迪克运河的特许权。为了推进这项伟大工程,他克服了许多困难,但与建设巴拿马铁路的艰辛相比,这些都不值一提。


有多少人在这个努力中丧生?有多少人永远失去了健康和快乐?有多少人消失了,连一座守护他们去往彼岸旅途的十字架都没留下?在他的内心深处,他相信瘟疫、流行病和极度痛苦是上天降临的,以惩罚金矿热激发出的人类无止境的贪婪。托滕从未想象过会有如此多的自私、无知、仇恨和人间悲惨会像对淘金热的惩罚一样,被上帝降临到地峡和铁路公司。


然而,对于他的宝贵助手鲍德温来说,工作取得成就的重要性远胜他们所经历的苦难。他常常说:‘像所有壮举一样,我们正在进行的这项伟大工程,要付出巨大牺牲才能完成。’但对于托滕上校来说,这个问题仍然萦绕在脑海中:这一切是否值得?”


胡安·大卫·摩根在《金马:巴拿马铁路悲歌》中的这段描述,铺陈了巴拿马铁路的种种苦难和牺牲。


巴拿马铁路是太平洋铁路和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唯一贯通两个大洋的人造交通要道,在数十年时间里串联起两个世界的经济、文化,使巴拿马成为整个美洲的交通枢纽,深刻地改变了这个国家。


但当年的铁路建设,伴随着社会的动荡、恶劣的自然环境、惊险的商业竞争、粗暴的蛮荒文化,还无可避免遭遇劳工剥削、种族歧视、文化冲突等问题。


《金马》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虚构了一个关于梦想和奋斗的故事,书中主人公均是巴拿马铁路建设史中的真实人物。


十九世纪中叶,加利福尼亚淘金热带动了巴拿马的航运发展,极富远见的霍兰德与阿斯平沃尔航运公司决定在地峡修建一条联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铁路,这是一项超越了所有人预期的工程。主人公和他的团队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传染疾病、商业竞争、资金短缺等挑战,历时五年之久,终于在1855年1月建成铁路,连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这匹承载黄金之梦的金马开始奔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历史上,没有哪家公司比巴拿马铁路公司盈利更多。


但以当时的技术条件,人们对这条铁路的兴建没有任何具体认知。它是一个梦想,也是一个绞肉机,这个投入巨大、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的工程,也耗尽了无数生命。


最初,铁路工程总负责人乔治·托腾对工程制造的巨大牺牲充满担忧,威廉·亨利·阿斯平沃尔等商界人士则在探讨铁路建设的可行性。而在受铁路影响最直接的巴拿马,人们挣扎于荒芜贫瘠和混乱中。寡妇伊丽莎白在此时登场,成为串联整个故事的人物。


在故事中,也是在真实的历史上,乔治·托腾勤勉坚韧,被视为“唯一一个能够完成铁路这项神话般的工作的人”,工程师鲍德温博学多识,是铁路技术领域最为关键的人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阿斯平沃尔极具野心和远见,是整个工程的“导航”式人物。他们有着共同的信念,“为了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必须像永远不会走向死亡一样地去生活。”


当然,还有以旅行作家和法律专业背景身份加入铁路公司成为董事的约翰·斯蒂芬斯,他为整个团队提供了温暖和乐观。为所有在矿山的美国创办报纸的贾德森·埃姆斯,为家人获得更好生活而来到美国的中国劳工金洋力,还有原本衣食无忧却投身医疗志愿服务的贵妇人伊丽莎白,都是这场工程奇迹里不可或缺的人物。


仅仅是热带雨林,就给施工方制造了巨大困难。因为竞争对手阻挠和前期勘探失误,工程方不得不选择一片沼泽地作为起始点。


书中写道:


“在宣布铁路工程开工后,约翰·特劳特温和詹姆斯·鲍德温登上其中一艘小船,准备穿过曼萨尼约小岛与海岸间的海峡。但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寻找,都无法在红树林扭曲的树根中找到一个缺口,这让他们没办法登岸,无法对他们要铺设铁轨的那部分陆地的情况进行考察。最后,他们在沼泽地里选择了一个看起来最窄的水域,在当地人的砍刀和斧头的帮助下,他们开始对抗在空中缠绕着的红树林的根脉。


自然似乎知道自己的领地被外来者入侵了,恙虫和蚊子成群结队地发起了无情的攻击。当他们筋疲力尽、深陷于水中时,才好不容易打开一个缺口,冲出红树林沼泽的中心地带,但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不知所措:在他们和陆地之间,横亘着一片漆黑、腐烂的沼泽,其范围难以确定。当鲍德温准备继续前进时,一个土著人抓住了他的胳膊,示意他停下来。鲍德温倔强地试着迈出第一步,他惊恐地发现,自己的腰已经陷入沼泽了。”


后来,特劳特温这样总结局面,“这里根本没有地面,只有淤泥、腐烂的木头和初生的植被,无法支撑铁轨。而且,如果我们从那里修建铁路,最后我们还得在这儿修建车站和镇子。此外,还必须穿过一条宽约150米的海峡,这条海峡将把我们引向地图上所标示的黑沼泽,一片深不见底、腐臭无比的沼泽。而且工程建设过程的环境里有种类繁多、数量惊人的各种昆虫、蜘蛛和爬行动物。”


巴拿马铁路所要克服的,正是如此恶劣的环境,“每修一段铁路,至少有两名工人死亡。我们的主要敌人不是艰苦的地形,而是不断消耗劳动力的发烧、害虫和瘟疫”。“这一切是否值得?”也成为整个开发过程中萦绕于人们心头的问题。正如伊丽莎白的质疑:“如此多的痛苦、如此多的艰辛、如此多的死亡是否合理?当那些押注于这一伟大工程的投资者获得丰厚利润时,他们是否会想起成千上万的人在安装每一根枕木时死于疾病、死于野兽、死于一切过激的行为?”


这不是巴拿马铁路所独有的问题,而是人类历史上所有巨大工程都需要面对的,只是受影响的领域不一、程度不一而已。


《金马:巴拿马铁路悲歌》,[巴拿马]胡安·大卫·摩根 著

高冀蒙 译,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2024年7月

2025-02-12 20:02 点击量:0